服务中心

脏腑点穴法的医理基础

脏腑点穴法虽在民间流传,但按中医学学科归类,应属按摩推拿学科。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从整体观运动观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运行规律等作为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以特殊的配穴方法为手段,调理脏腑气分(气分指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气血和顺,使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在恢复和增强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

脏腑点穴的基本施治方法

脏腑点穴法注重医武结合,施治时,以心达意、以意领气,力发肘底,贯于指端,通过明理辨证,运用等基本方法,以水滴石穿之柔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腧穴,起到透表达里、灌溉五脏、洒陈六腑的作用。所谓即以指针方式在患者的穴位上进行循环往复运动;所谓即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所谓即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此三法为脏腑点穴的基本方法,但须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灵活运用,从而使瘀者化之,塞者通之,清者升之,浊者降之,实现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生理功能的正常化。

脏腑点穴施治时,所取穴位与针灸取穴基本相同,都没有离开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等经络穴位。所不同的是,脏腑点穴施治的重点部位在腹部。因为腹部为许多重要经脉循行和汇聚的地方,直接作用于腹部,对脏腑和经络有特殊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值得说明的是,针灸是用针与灸来施治的,而脏腑点穴是施治者通过双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来施治的。

诊治疾病的特点

医武结合,明辨证,透表达里,祛邪而不伤正

运用脏腑点穴诊治疾病具有医武结合的特点,因此必须深明医理,在医理的正确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只有在明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辨证;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有效的治则治法,从而运用补虚泻实调气等诸法,进行辨病、辨证施治。

医武结合,以为本,历代先贤非常重视自身武功的修炼。习此者,必须按传统方法练功、练劲,达到懂劲后阶级神明(即懂得运用的基本方法后再一步一阶地提高,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方能得心应手,从而体会诊治过程中的指下感觉,掌握劲之松、沉、大、小、轻、重的变化,劲如风摆杨柳,又似沉鱼落雁,使医患相通,祛邪而不伤正。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突出整体治疗

古人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不是待病已成而就病治病,而是在人未发病之前进行防治,或已病而防其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经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脏腑点穴又注重整体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进行调治。由于当前人们的生活、饮食不良习惯,高效快捷的生活节奏,使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日益严重,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果失治误治,势必引发疾病。而脏腑点穴,从其原理讲,通过调理脏腑气分,平衡阴阳,增强脏腑机能,使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仅能解除一些自觉不适的症状,还能调动人体自身潜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经常用脏腑点穴对人体进行调理,能够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延年益寿。

治病求本是脏腑点穴诊治疾病的突出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脏腑阴阳的偏胜偏衰会导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因此说,疾病产生的实质就是脏腑阴阳失衡的结果。一旦脏腑阴阳遭到破坏,势必影响脏腑功能而出现脏腑气分错乱,产生某些病理变化。所以,脏腑点穴非常重视调理脏腑气分,使轻清者上升,重浊者下降。通过调理脏腑气分,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脏腑阴阳平衡与否,取决于肾阴肾阳。因为肾主藏精气,乃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被称为先天之本。但究其所藏之精气,除禀受于先天之外,更重要的是禀受于水谷所化生的五脏六腑的有余之精气。如果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供养肾及其它脏腑,则人如一部汽车无油而不能驱使,故有脾败则亡之说。脏腑点穴用开胃健脾法强化脾胃功能,根据脏腑、经络病机,结合八纲辨证,运用等手法,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真正体现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

脏腑点穴按摩技法是一种治疗脏腑慢性疾病为主的按摩疗法。适应症为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溃疡 脂肪肝 神经衰弱 女子经期不调 月经痛 子宫寒冷 子宫肌瘤 便秘 腹泻 腹胀 小儿积食等有显著疗效。病情轻者可三次手法即可痊愈。对于癌症的康复与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晚期患者有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作用。